宣传统战部
 本站首页 | 部门职责 | 宣传统战信息 | 高职研究 | 学习园地 | 文化建设 | 法治教育 | 学院首页 
 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文化建设>>正文
 
让校园重新安顿诗意
2017-05-22 08:39  来源: 光明日报

据报道,校园诗歌在沉寂了近二十年后,回暖迹象明显,有的高校诗社成员涨至百人,诗歌活动此起彼伏,在此之前,全国高校诗社真正有活动的只有北大和复旦,而复旦诗社曾一度“沦落”到只有5名成员。

“校园诗歌”是一个寄寓着太多情怀的词组,令知识分子和文学青年都念兹在兹。在现代文学史上,如果没有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,就不可能有白话诗;没有二三十年代的北平诸学府,就不可能有“现代派”,没有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,就不可能有“中国新诗”。在新诗的历程上,校园与诗歌总有一种相生相依的温暖。

然而,近二十年的内外环境,让校园诗歌的这份情怀无处安放。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,一方面,社会大环境的变化,使得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本身,其可供阐述的空间和可能性已经缩减,同时,从文学内部结构变化来看,小说、散文、非虚构乃至新媒体属性的体裁,在传播的过程中,势头也逐渐盖过了诗歌;另一方面,影视、综艺等娱乐化产品更多地吸引社会注意力,也吸纳了内容生产者的生产力。此外,校园与社会的关系比之前二十年,也逐渐变化,如今被“考研”“求职”海报占据的校园,似乎也难以安放“浅斟低唱”了。

其实,比起所指范畴更广泛的文学来说,诗歌和校园的关系更为密切。今天的研究者比较熟悉的是另一个词汇:学院,但学院与校园又是如此不同。学院往往意味着精英化、先锋性,它的主体是兼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大学教授。而校园的主体除了学者之外,主要指学生,他们由于年龄关系,经历尚浅,理性尚未完善,但心智活跃,带有天然的诗性。

历数中国校园诗歌数十年来的发展,如今,宏大叙事悄然内化入个体叙事,诗歌在年轻人精神世界中的那种神圣和庄严也逐渐委顿。

但笔者并不以为这是诗歌的灾难,正相反,这可以筛选出真正热爱并需要诗歌的人。如今,校园诗歌的回暖,似乎印证这一艺术的生命力:当诗歌褪去过于耀眼的光环,从神坛上走下,脱去厚重的面貌,反而以轻快的方式面向精神生活,就成了一种可贵的坚守。这种坚守,可以超越一切戾气与偏见,抵挡那些伪装成诗,而事实上是“非诗”的东西带来的侵蚀与干扰,照见了人文精神的回归。

当然,校园诗歌的复兴,不可否认有大众传播与现代媒介的功效,比如借着诗词比赛的热度,及古典诗词的普及教育,这些都抬升了诗歌的接受度。但诗只是表象,更重要的意义是,至少在校园,一种向着更加丰满的精神生活的企盼正在复苏,它或许可以为校园吹进一股久未谋面的清风,在就业、升学之外,也让校园能够重新安顿诗意。

风起于青萍之末,如今的校园诗人们,能否复兴诗歌与文学的力量,或许还难以预料,但诗歌与文学长期潜伏后的复苏,并能给无数人带来精神的慰藉和鼓励,就已是温暖的幸事。(许云泽)

 
· 关于公布“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...
· 关于开展“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...
· 关于组织参加“艺术梦中国梦...
· 关于组织参评全省高校校园文...
· 关于开展“我的梦•中国梦”...
· 关于加强校园网建设管理的意见
-更多-

版权所有 © 2013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宣传统战部 地址:潍坊市胜利东街88号(261061)

电话:(0536)3081015 网站维护:宣传统战部

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1278号